导报讯 (记者 李学清 玄玉芳 实习生 许倩/文 梁张磊/图) 昨天,本报第36期鉴宝活动出现一个有趣的亮点:数件厦门人使用的外销瓷和进口瓷不约而同地齐来亮相。专家说,这些外销瓷和进口瓷印证了厦门作为五口通商口岸时对外交流的频繁。 祖上留下不少清代瓷器精品的曾老先生,此次又带来了数件精致的瓷器。其中一件绘着五彩斑斓纹饰的瓷盘首先引起了大家的注目。这件瓷盘很轻很薄,盘的边沿间隔地绘有钱币,钱币上写着“天下人生”、“民国元年”的字样,盘内印有怪鸟、怪兽等十分繁缛的纹饰。盘底落款是矾红彩的“MADE IN CHINA”。这件瓷器即是民国元年的外销瓷。专家说,写有“民国元年”的外销瓷还是第一次见到。 无独有偶,市民苏先生也带来了一件外销瓷。经鉴定,它是清乾隆年间的青花花蝶花口盘。这件藏品胎细、釉水肥厚,花纹也是十分繁缛、对称,画工很精细,专家认为它是当时雍乾的外销瓷器精品。它的造型为椭圆形,花口有八个瓣。 专家介绍说,这两件藏品都体现了外销瓷的典型特点:因为是外国人来中国订烧的,所以体现出了外国人的审美情趣——花草纹饰繁密对称,与中国写意的风格大不相同,造型上特别喜欢花口。而因为在中国生产,它们又都间杂着中国传统纹样,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景。 张先生带来的一件明代漳州窑青花开光花卉小罐也是外销瓷。专家说,漳州窑、德化窑的瓷器主要是外销往日本、东南亚地区。这个小罐是用来装香料的,它的开光纹饰就是克拉克瓷的特点。 在昨天鉴宝活动的最后,杨先生亮出了两件藏品,一件是五彩杂宝纹盘,一件是五彩瓷碗,均为近代荷兰生产,它们都有“MADE IN HOLLAND”的字样。五彩杂宝纹盘上绘有中国传统的寿桃、经书、花瓶、如意、翎毛等图案。专家说,中国的瓷器在清代还是世界最先进的,所以,外国人制作的瓷器常模仿中国的纹饰。但当时外国的瓷器一般胎都比较粗松,釉也不精细,胎质偏黄。 据介绍,青花瓷的外销始于唐代。元、明、清各代均有青花瓷器外销。清代前期,欧洲贵族以中国瓷器作为夸耀财富的手段。清代外销瓷的生产是根据订货合同上规定的器型、尺寸和图案。图案多有西洋静物画、人物像和圣经故事。清康熙年以后的外销瓷,图案除中国山水、花鸟、人物外,也为了迎合外国的需要大量绘制西方的风景人物、甲胄纹章。 在本报历次的鉴宝活动中,出现了不少外销瓷和进口瓷,专家说,这体现了厦门作为五口通商口岸对外交流的频繁。
|